全国服务热线:0755-26993877

明抢硬夺大肆采挖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疯狂掠夺抚顺煤矿的明信片

发布时间:2025-08-10 20:39:01作者:江南体育中国官方网站

  抚顺,亦称煤都,自1901年起便开始了煤矿的开采。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,日本在战后占领了资源贫瘠的东北地区,并迅速侵占了抚顺的煤田,进行无情的掠夺和统治。在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抢掠。

  作为一个东亚大国,日本一直觊觎中国的领土,野心由来已久。自清朝末年到抗日战争期间,日本不断出版和发行以炫耀其“伟大成就”和肆意掠夺经济资源为主题的各类明信片。尤其是在中国东北,日本侵略者大肆侵占土地与矿产资源,妄图将东北建设成其后方的战略基地。

  其中,1932年由日本出版的《抚顺名胜——世界煤田》明信片展示了日本占领东北时期,在抚顺对矿产资源的掠夺过程,选取了其中的十张照片,揭示了那一时期的历史。明信片中,大片的工业机械和设备在滚滚的浓烟中展现出忙碌的景象,抚顺的煤田仿佛成为了日本的“聚宝盆”。

  大山矿坑是日本在抚顺最早开凿的煤矿,命名来源于日俄战争中的日本陆军大将大山岩。矿区位于千金寨村的东南部,那里还修建了抚顺的第一座选煤厂。1909年,日本在抚顺发现了油页岩,并开始做制取页岩油的实验。自1925年起,抚顺不断建设干馏炉提取页岩油,1928年,抚顺炭矿西制油厂的建设真正开始启动,并于1930年完工。

  从上图能够准确的看出,采掘现场的运输盘道层层叠叠,像梯田一样蜿蜒穿梭,坑道中布满了类似蜘蛛网的运输网络。图中展示的是编号为二号和四号的露天横行掘采砂机,滚滚浓烟中,掘采设备不停地运作。图的左侧是正在装载矿车,右侧则是大批矿工忙碌的身影。根据记载,当时的抚顺矿区劳动条件极为恶劣,事故频发。据日本的单方面统计,1916年到1944年期间,仅因事故造成的伤亡就达到了251,999人次。

  此外,图中还有矿坑内的露天挖掘机,主臂上赫然印着“Bucyrus”(比塞洛斯)字样,这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矿山设备制造商。另一张展示的是露天工作中的采砂机,车辆后面清晰地可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标志和编号31。通过这一些图像,我们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,当时厚重的煤层通过挖掘机被直接装车运往地面。

  日本帝国主义当时毫不掩饰将抚顺视为“帝国宝库”的野心。根据2014年出版的《全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》一书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从1905年到1945年,日军在40年的占领期内,总共开采了2.02亿吨煤,最高年产量接近10万吨,占据了东北煤炭总产量的70%。

  抚顺的煤田地处浑河河谷,沿河谷东西方向延展。根据1924年在抚顺出土的汉代城址中发现的煤渣和炉灰等遗物,可以推测,当时就已有居民使用煤作为原料,虽然开采规模不大,但这表明抚顺的煤田拥有悠久的开采历史。清朝末年,由于国库空虚,清廷才意识到抚顺煤田的巨大价值。

  1901年,光绪帝正式批准了抚顺煤田的开采,开启了规模化开采的序幕。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,1905年,日本战胜俄罗斯后,迅速占领了抚顺,并在此设立了“抚顺采炭所”,隶属于日军“大本营”,采掘出的煤炭大多数都用在军用。

  不久后,日本设立了“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”,并作为一全能的殖民机构管理和运营抚顺煤田。1909年,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所谓的“中日善邻条约”,正式夺取了铁路和煤矿的管理权。民国初年,抚顺虽由“奉天督军”张作霖管辖,但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依然落入日军手中。

  至1911年,浑河南岸的千金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商业繁盛的地区,但为了进一步掠夺地下的煤炭资源,日军在1936年迁移了原住民,并拆除了千金寨市区,建设了新的殖民统治区。千金寨因此成为了一个大规模的露天煤矿。

  随着抚顺煤矿开采的逐步扩大,日军还在周边建立了许多附属工厂。1909年设立了大山发电所,1914年修建了机械制造所,1921年建成了发电厂;1928年,日军在煤气工场的基础上建立了“抚顺化学工业所”,生产军需物资;同年1月,又成立了“制油工场”,利用页岩提炼石油。

  九一八事变后,随着日本占领东北并建立伪满洲国,日军对煤田的掠夺更加肆无忌惮。1934年,日本成立了“满田野洋灰株式会社”,后改为“抚顺洋灰工场”;1936年,修建了“满洲松风株式会社”,生产电瓷,同时筹建了石炭液化工厂;1941年,海军部又修建了“东制油工场”。

  这一系列建设投入,是为满足日军长期战争需求,抚顺的煤田被日本视为“东洋宝库”与“生命线”。